时间:2023-02-14 19:49:25 | 浏览:1616
来源:【人民网】
“买手机送耳机”“买正品送小样”……作为促销手段之一,商家经常会发放赠品给消费者。但小小的赠品有时也会带来烦恼,尤其是在网购中。
下单时明明标示有赠品,到货后却没有;或者寄来的赠品与商家承诺的不一样,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江苏省盐城市的刘先生在直播平台购买了一部手机。“当时主播承诺,下单备注‘直播间’就送一个耳机,可到货后却没有耳机。我联系商家,客服说要在整点下单才有赠品,但主播当时明明说下单就有赠品啊。”刘先生气不过,向平台投诉,平台请他提供主播承诺的证明。“主播当时就是口头说的,难道消费者买个东西还得实时录音录像不成?”刘先生说。
还有的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诿,不愿兑现赠品承诺。一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网友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上反映,她在网上买了一套护肤品,下单时页面显示有赠品,到货却没有。她与客服联系,客服一开始说活动不同,她拿出交易快照;客服又改口说赠品有限,她的排名靠后,她又提供了另一张朋友的订单,下单时间比她晚却有赠品;客服又说是电脑随机抽取赠品名单……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部副主任谢龙表示,商家承诺赠品属于合同约定,商家应该按约履行。如果拒绝赠送或者赠送的商品与约定不符,属于违约行为。“购买时可收集商家承诺赠品的相关证据,比如宣传页面等,以便发生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谢龙说。
此外,赠品出现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有网友在网购户外LED灯时收到店家赠送的一套工具,可其中的测电笔无法使用。网友找店家理论,客服却回答:“赠品只是一点心意,又不要钱,还想咋样?”
谢龙表示,赠品是交易前商家的宣传手段,一旦交易达成,赠品就成为交易合同的内容,和合同中其他商品的性质、要求一样,商家应当按约交付,并按照合同要求提供售后服务。商家提供的赠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以侵权或者不合格产品、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等作为赠品。赠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应当提供售后服务,如果不提供,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诉讼等途径维权。如果赠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消费者还可以主张商家承担赔偿责任。
还有些消费者因为各种原因退货时,商家要求将赠品一并退回,否则就要支付赠品费用。一些被商家虚标高价的赠品,也经常引发争议。对此,有网购平台规定,商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证明赠品价值,或由平台参照市场公允价格酌定。谢龙提醒,如果商家明显高估赠品价值,消费者可以采取投诉、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还有的商家利用网购物品和赠品不同时发货的漏洞,混淆物流信息,企图规避平台制定的发货规则。“我买了一台洗碗机,商家却发了个勺子。”四川省成都市蒋女士网购了一台洗碗机,几天后收到一套赠品餐具,此时订单却已自动完成签收。蒋女士赶紧跟商家联系,商家表示洗碗机还没发货,先发赠品。结果,蒋女士等了半个多月才收到洗碗机。她向平台投诉,这才了解到平台规定买家下单后4天内必须发货,否则就会受到处罚,商家于是利用赠品的物流信息浑水摸鱼。“商家可能缺货又想逃避不按时发货带来的处罚,于是选择用赠品虚假发货。遇到这种情况,商家应当告知消费者具体情况,共同商量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既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商家的口碑。”蒋女士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6日 10 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人民网】“买手机送耳机”“买正品送小样”……作为促销手段之一,商家经常会发放赠品给消费者。但小小的赠品有时也会带来烦恼,尤其是在网购中。下单时明明标示有赠品,到货后却没有;或者寄来的赠品与商家承诺的不一样,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困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其中明确,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电子商务经营者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得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理由主张免责。(总台央视记者李文杰 李明)来源: 央视新闻
“买手机送耳机”“买正品送小样”……作为促销手段之一,商家经常会发放赠品给消费者。但小小的赠品有时也会带来烦恼,尤其是在网购中。(6月6日《人民日报》)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商家经常会以附送赠品的方式达到“留客”目的,特别是在网购中,买赠已然
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主要对网络消费合同权利义务、责任主体认定、直播营销民事责任、外卖餐饮民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将于3月15日起施行。签收即视为商品质量合格?最高法:格式条款无
“6·18”促销季又来啦网络平台购物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平台倚仗技术优势充分运用规则、算法等使促销活动更加复杂巨额有奖销售、虚假促销不履行优惠承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频发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让消费者在网购中“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4日讯眼下,网络购物已成消费常态,直播购物也风生水起,如果遇到纠纷,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呢?3月14日,长江日报记者通过梳理相关案件,从管辖、取证、索赔等多个角度教您正确维权。买到水货,告谁、去哪告有讲究网络购物一般都
#网购赠品等问题商家需担责#货不对板、假冒伪劣,乃至过期变质,赠品的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成为网购过程中的一大痼疾。在3月2日的发布会上,最高法再一次强调了关于赠品的权责问题:简言之,赠品出现问题,电商平台上的店家同样需要担责。即便有最高法的
“买手机送耳机”“买正品送小样”……作为促销手段之一,商家经常会发放赠品给消费者。但小小的赠品有时也会带来烦恼,尤其是在网购中。(6月6日《人民日报》)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商家经常会以附送赠品的方式达到“留客”目的,特别是在网购中,买赠已然
两个多月前,张先生在网上的“有品公馆家具旗舰店”花7000余元购买了床和沙发,没想到只收到了两个赠品,店铺就破产失联了。经过一系列投诉、协调,直到11月10日,电商平台终于先行垫付向张先生退了款。8月底和9月初,张先生在“有品公馆家具旗舰店
如果要对2021年影视行业全年做回顾梳理,重拳出击整治流量明星乱象必然是无法逾越、记入史册的热门话题。然而无论在流量裹挟最严重的时期,还是伴随一系列政策落地,流量明星大有“翻篇”之势的当下,一档从2004年开播至今,历久弥新的《星光大道》更
“我6月10日在一家电商平台买了3瓶酱油,当时的价格是21.9元/瓶,但是6月17日晚上,我发现这款酱油的价格降为17.52元/瓶,每瓶降了4.38元。由于在保价期限内,按理说平台应退我13.14元,可平台却不予保价。”今天,北京市朝阳区消
在实体店或者网店购买商品,商家附送赠品,可当你拿到赠品却发现赠品没有标签,是典型的“三无产品”,这样是合法的吗?消费者能否进行索赔?3月15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涉赠品为“三无产品”的买卖合同纠纷。经法院调解,消费者最终获得三倍
来源:读特上周,肯德基推出了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套餐,吸引不少年轻人涌入KFC大快朵颐,不为美味享受,只为了限量版盲盒玩具。编辑部的马迪也不例外。尽管被腰间赘肉拖累了嚼薯条的乐趣,但马迪并不气馁。他大手一挥,请全编辑部来了一次KFC深夜团建,
图片来源网络今日,省消费者委员会成功调解、处理了一起因赠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鉴于目前很多消费者还不了解赠品是否适用“三包规定”,省消委特发布2019年第5号消费提示,提醒我省消费者“赠品虽然免费,但不可免责”。本次发布的消费提示具体内
买手机赠保护套、买奶粉赠小彩碗、买皮鞋赠鞋拔子……现在不管是在实体超市还是电商平台,买东西送赠品已经是被商家广泛应用的套路。都知道是套路,但不是每个商家都能用好。调查发现,有一些商家无视商业道德,用一些属于“三无”或假冒伪劣的小家电作为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