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9:49:58 | 浏览:1251
身处“互联网+”时代,从“618”“双11”“双12”的电商节到“微商”、“代购”、“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多样化购物形式,赠品已经成为电商运营的普遍策略。
广大消费者沉浸在“低价囤货”的喜悦同时,也苦恼于“花样翻新”的侵权方式。面对电商赠品侵权,消费者如何维权?电商企业能否以赠品免费为由进行免责抗辩?电商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对此,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对“电商赠品维权”问题作出了解读。
1
电商平台购物所得的赠品食品包营养成分写“?”、配料表仅注明“保密”合法吗?
不合法。
赠品食品包属于预包装普通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有标签并载明法定的事项,如标明食品的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
赠品食品包没有明确标注营养成分及配料表,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及食品安全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商家以新品研发、配方暂时保密理由进行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
2
电商企业能否以赠品免费进行免责抗辩?
不可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提供的奖品、赠品或者消费者换购的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主张电子商务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电子商务经营者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由主张免责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免费≠免责”,赠品作为经营者提供的产品,同样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约束。
赠品不符合法定要求或发生质量问题,电商经营者应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消费者损失大小,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款退货、减少价款、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电商经营者应对赠品品质进行严格把控,不得降低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将“库底”产品随意赠送,难免“惹祸上身”。
3
消费者因赠品受侵害如何维权?
消费者的维权路径有二:
一是依据合同的相对性,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要求合同相对方,即电商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
二是从侵权角度维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基于此,消费者即可向赠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还规定,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4
赠品出现问题能否要求电商平台担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直播销售、主播带货的模式下,消费者可能面临实际销售主体不明晰的困扰,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十二条规定,消费者因在网络直播间点击购买商品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直播间运营者不能证明已经以足以使消费者辨别的方式标明其并非销售者并标明实际销售者的,消费者主张直播间运营者承担商品销售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直播间运营者能够证明已经尽到前款所列标明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交易外观、直播间运营者与经营者的约定、与经营者的合作模式、交易过程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因素予以认定。
面对赠品侵权,电商平台并非可以置身事外,电商平台在未明确指出实际销售主体或者在知道、应当知道电商平台产品不合规而未采取必要措施时,将面临一定的责任风险。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严守“规则意识”“底线意识”。
电商企业应将“赠品免费≠产品免责”意识植根心中,对赠品进行严格管控,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电商平台,应严格平台管理,对平台企业进行必要监管。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保留消费凭证等相关证据,加强对赠品品质的关注度,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方应协同发力,共同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实体店或者网店购买商品,商家附送赠品,可当你拿到赠品却发现赠品没有标签,是典型的“三无产品”,这样是合法的吗?消费者能否进行索赔?3月15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涉赠品为“三无产品”的买卖合同纠纷。经法院调解,消费者最终获得三倍
图片来源网络今日,省消费者委员会成功调解、处理了一起因赠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鉴于目前很多消费者还不了解赠品是否适用“三包规定”,省消委特发布2019年第5号消费提示,提醒我省消费者“赠品虽然免费,但不可免责”。本次发布的消费提示具体内
身处“互联网+”时代,从“618”“双11”“双12”的电商节到“微商”、“代购”、“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多样化购物形式,赠品已经成为电商运营的普遍策略。广大消费者沉浸在“低价囤货”的喜悦同时,也苦恼于“花样翻新”的侵权方式。面对电商赠品侵
“我6月10日在一家电商平台买了3瓶酱油,当时的价格是21.9元/瓶,但是6月17日晚上,我发现这款酱油的价格降为17.52元/瓶,每瓶降了4.38元。由于在保价期限内,按理说平台应退我13.14元,可平台却不予保价。”今天,北京市朝阳区消
来源:读特上周,肯德基推出了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套餐,吸引不少年轻人涌入KFC大快朵颐,不为美味享受,只为了限量版盲盒玩具。编辑部的马迪也不例外。尽管被腰间赘肉拖累了嚼薯条的乐趣,但马迪并不气馁。他大手一挥,请全编辑部来了一次KFC深夜团建,
买手机赠保护套、买奶粉赠小彩碗、买皮鞋赠鞋拔子……现在不管是在实体超市还是电商平台,买东西送赠品已经是被商家广泛应用的套路。都知道是套路,但不是每个商家都能用好。调查发现,有一些商家无视商业道德,用一些属于“三无”或假冒伪劣的小家电作为赠品
昨天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少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会推出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例如达到一定数额就满减五六十元或者进行促销打折,也有附送不少赠品。如果在购物过程送的赠品出现问题了,这些赠品可以申请保修或者售后吗?现在就由找法网小编来告诉你
“买手机送耳机”“买正品送小样”……作为促销手段之一,商家发放赠品给消费者已经成了常见现象。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为了吸引消费者,“买一赠一”已成为商家促销的“标配”。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商家往往会用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劣质商品来糊弄消
“双十一”购物刚刚到货没多久,“双十二”马上到来,购物狂欢中用赠品吸引消费者已经成为电商运营的普遍策略。然而,面对花样翻新的电商赠品侵权,消费者该如何维权?电商企业能否以赠品免费为由进行免责抗辩?电商平台是否需要担责?对此,北京市房山区人民
“双十一”促销活动中,不少商家都会提供赠品 赠品免费不免“税” 纳税金额要算对2022年11月11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6 作者:胡冬冬“买正装送小样”“买A商品送B商品”……在今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中,一些知名品牌并未下调商品价格,而
身处“互联网+”时代,从“618”“双11”“双12”等购物节,到“微商”“代购”“网络直播带货”等多样化电商形式,赠品已经成为电商运营的常见策略。广大消费者沉浸在“低价囤货”的同时,也苦恼于电商“花样翻新”的侵权方式。面对电商赠品侵权,消
商家提供的赠品出现质量问题,是否适用“三包规定”?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据新华社报道,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26日发布2019年第5号“消费提示”强调:“赠品免费但不免责。”“消费提示”称,经营者以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有偿服务为条件提供的赠品
买手机赠保护套、买奶粉赠小彩碗、买皮鞋赠鞋拔子……现在不管是在实体超市还是电商平台,买东西送赠品已经是被商家广泛应用的套路。一些商家用“三无”或假冒伪劣的小家电作为赠品,而且言明“赠品是免费的,不在‘三包’范围之内”。商家的言下之意是,赠品
资料图(来源:潇湘晨报)日前,湖南长沙的一名消费者因使用医院免费赠送的劣质玻璃茶壶导致烫伤,医院却以“茶壶属于免费赠送”为由不愿担责。当地消费者委员会介入后,院方与消费者达成了赔偿协议,随后该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强调:“赠品免费但不免
商家提供的赠品出现质量问题,是否适用“三包规定”?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26日发布2019年第5号“消费提示”强调:“赠品免费但不免责。”(11月26日新华社)买手机赠保护套,买奶粉赠小彩碗,买皮鞋赠鞋拔子……赠品营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