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9:54:06 | 浏览:1347
“实用”“够贵”“性别感强”,从这三点送礼物的小技巧来看,商家该如何利用赠品/礼物来打动消费者呢?
知乎上有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叫做“送女友什么生日礼物比较好?”。
(这种礼物其实也很好,但可以更好)
其中,有个高赞答案引起了我的注意。
原答案很长,总结下来主要就是“实用”“够贵”“性别感强”这3点。
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实用性是指保持“礼物性”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其实用性,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又尽可能的保有其情趣性/情调。
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有2个层面需要关注:一是使用场景;二是使用频次。
1. 要有使用场景,才能建立“送礼人-礼物-收礼人”之间的联系。使用场景除了自己真的派上用场以外,还包括对他人的展示场景。
送的东西没有用,还不如不送,免得落下一个“他根本不知道我要什么”的坏印象。
人与人之间品味审美差异可能比人和狗都大,但总归有一些差别不大的需求,在这上面你就可以找到一些“至少不会引起反感的礼物”,比如9999元的红包、iphone xs max(此处仅举例,杠精绕路)。
试想一下,收到礼物总得发个朋友圈展示下自己的魅力吧?总得发给闺蜜朋友分享(炫耀)一下吧?送的东西拿不拿得出手,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在对方的朋友圈C位出道。
2. 在实用的基础上,使用频率越高越好,频率越高,你们之间的联系就越容易被强化。
看到礼物想到你,看得越多,想到得越多。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好感度会优于陌生的事物。
所以,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音乐盒、水晶球、定制相框、公仔什么的……都可以统统丢到一边了!!
要注意,你送礼物的对象不是好朋友,而是(未来)女朋友!
那么,这个礼物除了要表达你真的很用心之外,还要表达你真的是“别有用心”!
这里的“别有用心”不是贬义,而是对对方异性吸引力的认可,以及进一步的占有。
粗俗一点说就是,你得有作为一个男生的自觉,“我就是觉得你好看,想要和你在一起,除了你别人毛线都不算”!
说什么“今晚月色真美”这种拐了十八弯的话,那是高考都不考了的阅读理解题。
所以,礼物务必具有“性别感”。
这个性别感不是说你非得赤裸裸的性暗示,而是性别色彩显而易见的,比如口红、香水和包包。
性别色彩强烈的礼物更容易唤醒对方的性别意识以及欲望。
举个例子,平时再汉子的女生在收到口红的时候也会涂上,并且忍不住想象自己涂完以后美美的、被人注意的样子。
但你换成加湿器试试看?
从性别感的角度来看,性别色彩强的礼物其实创造了一个两性相处的场景,一下子就把两个人从正常的交往范围拉到了“我和你”“男和女”的二人世界中。而在对的地点,才越有可能成为对的人。在不合适的场景,对方压根没有没往“在一起”这个方向上想,怎么会有“在一起”这个结果?
实用性是基础,性别感是进阶,价值感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注意,这里用的是价值感,而不是价格高!
花一样的钱,能带来的价值感很可能相差甚远。
它们的价值感是不一样的!
发现了没有?
礼物的价值感不单纯取决于其价格,而取决于其在同类中的【比较价格】。
(比较常常让人产生与事实不符的错觉)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价值感也是。
如果你懂得了礼物的“价值感”该如何操作,那么你就越有可能在有限的预算内买到一份让对方心满意足的礼物。
千万要记住!
这个不是知识点,而是你撬动对方的支点,是你可以借力的杠杆。
既然送女生礼物有迹可循,那么常把“要和消费者谈恋爱”的商家该如何利用赠品(礼物)来打动消费者呢?
同理可得以下技巧:
在商家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赠品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促销工具。
商家通过赠品提升商品/服务的价值感,让消费者拥有“划算”“我占了便宜”的感觉,缩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从而达成交易。
但赠品使用不得当,反而会适得其反,跟送错了礼物让女生反感是一个道理。
比如,现在商家在外卖套餐中经常送一些又low又难喝的廉价饮料。这些廉价饮料不仅不会让消费者觉得订单划算,反而会有一种这家店很low的印象,连带着降低对其他单品的购买欲。
1. 赠品务必具有实用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已经决心要送赠品了,那么就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就送点实用的、真正有价值的,而不是一堆成本低廉的物件的打包组合。
千万不要觉得多就是好,多就有价值,赠品的成本再低,没有效果都是浪费。
拿外卖商家举例,送一小包纸巾比送一瓶不知名饮料要好。吃饭的过程中弄脏是难免的,哪怕再小心翼翼,擦嘴擦手也是要的。而很多商家都只配套餐筷中的一张纸巾,远远不能满足一次吃饭所需要的纸巾量的。
2. 赠品务必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可以算作是实用性的一个进阶。
依旧以外卖商家为例,送纸巾就不如送一个配套的特色小菜/例汤/特制酱料之类的。除了小菜和汤品这一类的东西,还可以结合商家的一些新品小样,通过免费赠品的方式来进行用户市场调查。既能宣传新品,又能得到用户反馈,一举两得。
3. 赠品务必质量过硬。
送出去的赠品一定要是自己拿出去不跌面儿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给人感觉就是low,回过头来还容易连累主要产品的销售,影响商家的整体形象平分。
赠品质量主要是体现商家的基本诚意,这个质量不仅仅包括物质产品的基本质量,还包括了虚拟商品的诚意。
对,这里说的就是各种需要动用毕生数学天分才能满足条件的优惠券!要送就送点有诚意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总而言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对他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而在你有限的资源内,你能多大程度满足消费者“占便宜”的需求。
如果成本cover不住,可以先放弃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想法,转而关注一些老顾客(少数人)的需求。
先探索适合的方向,再扩大范围推广,以存量找增量,才是正确的做法。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是抱着“就一个赠品而已,搞这么大,商家不是亏大发了”的看法,那只能说你真的没有理解赠品作为促销手段的意义。
本文由@南有板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买手机赠保护套、买奶粉赠小彩碗、买皮鞋赠鞋拔子……现在不管是在实体超市还是电商平台,买东西送赠品已经是被商家广泛应用的套路。都知道是套路,但不是每个商家都能用好。调查发现,有一些商家无视商业道德,用一些属于“三无”或假冒伪劣的小家电作为赠品
线上店铺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对于实体店来说,现在单纯靠促销活动来促进消费已难上加难,加上各项成本费用,赠品营销也变得越来越难。好的促销活动能提升门店销量,还能增加消费者对店铺的认可,收获不错的宣传作用。那如何发挥促销赠品有效性,使其在促销
“实用”“够贵”“性别感强”,从这三点送礼物的小技巧来看,商家该如何利用赠品/礼物来打动消费者呢?知乎上有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叫做“送女友什么生日礼物比较好?”。(这种礼物其实也很好,但可以更好)其中,有个高赞答案引起了我的注意。原答案很
“我6月10日在一家电商平台买了3瓶酱油,当时的价格是21.9元/瓶,但是6月17日晚上,我发现这款酱油的价格降为17.52元/瓶,每瓶降了4.38元。由于在保价期限内,按理说平台应退我13.14元,可平台却不予保价。”今天,北京市朝阳区消
在实体店或者网店购买商品,商家附送赠品,可当你拿到赠品却发现赠品没有标签,是典型的“三无产品”,这样是合法的吗?消费者能否进行索赔?3月15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涉赠品为“三无产品”的买卖合同纠纷。经法院调解,消费者最终获得三倍
来源:读特上周,肯德基推出了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套餐,吸引不少年轻人涌入KFC大快朵颐,不为美味享受,只为了限量版盲盒玩具。编辑部的马迪也不例外。尽管被腰间赘肉拖累了嚼薯条的乐趣,但马迪并不气馁。他大手一挥,请全编辑部来了一次KFC深夜团建,
图片来源网络今日,省消费者委员会成功调解、处理了一起因赠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鉴于目前很多消费者还不了解赠品是否适用“三包规定”,省消委特发布2019年第5号消费提示,提醒我省消费者“赠品虽然免费,但不可免责”。本次发布的消费提示具体内
昨天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少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会推出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例如达到一定数额就满减五六十元或者进行促销打折,也有附送不少赠品。如果在购物过程送的赠品出现问题了,这些赠品可以申请保修或者售后吗?现在就由找法网小编来告诉你
营销的成功,不是把免费的东西做得有价值,而且把有价值的东西做得更有价值。喜欢占便宜是人的本性,所以,顾客即使并不需要你的产品,他也不会拒绝额外领取一份免费赠品。对客户来说,赠品是一种免费的给予,而成功的营销就是用这种给予,来培养顾客的一种消
在所有的营销行业当中,打折、满减、活动价都是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方式和套路了。大部分的商家在促销自家产品时费劲心思,穷尽手段,销售数量却迟迟的提升不上去,甚至付出的成本远远超过了销售利润,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销售手段:赠品营销。赠
免费赠品营销策略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常见的,可是多数商家对赠品的应用没有统一的规划。所以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毕竟赠品是有成本的。赠品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01售前赠品所谓售前赠品就是消费者不需要消费就能得到的产品或者服务,这类赠品统统算售
大家好,我是杰狮会/门店商学社的创始人,桑一源!日常经营中,我们经常看到商家为了促销,使用有价值感的礼品进行促销刺激,促使客户立即购买。后面的文章还会给大家介绍“主附式”赠品策略,还有一种相反的玩法“附主式”赠品策略。今天,我们重点分享这个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案例是:贵州一家猪肉铺,老板利用“赠品营销”手段,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盈利60万。【1】案例背景邓大爷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案例主人公。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非常讨人嫌的人。而在他孙子眼里,邓大爷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这不
图片来源:海天味业微博风暴中心的海天酱油,连发了两次公告,依然无法澄清潮水般的质疑。「添加剂」「中外双标」「傲慢回应」等等,海天的身上被贴满了标签。抖音上甚至有人发了往下水道里倒海天酱油的视频。海天并非什么负面缠身的企业,在此次事件之前,它
意在整合四五级市场海信各品类专营店渠道资源的海信集团商贸公司,在运行7个月后,终于迎来了关停并转。其相关职能被海信集团中国区营销总部所取代,同时原本分散在海信电器、海信家电两个上市公司平台、涉及海信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消费业务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