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刚买到的酱油降价了,想申请保价,却发现原本的赠品秒变15元;300元的价差,平台只保价30元,因为赠品的价格为270元……近来,各大购物节、电商节你方唱罢我登场,商品的售后问题随之成为重灾区,其中有关“保价时赠...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刚买到的酱油降价了,想申请保价,却发现原本的赠品秒变15元;300元的价差,平台只保价30元,因为赠品的价格为270元……近来,各大购物节、电商节你方唱罢我登场,商品的售后问题随之成为重灾区,其中有关“保价时赠品也算钱”的投诉引发不小关注。
顾名思义,赠品就是免费赠予物。订单里标价0元的东西,在保价环节忽然摇身一变成了有价商品,而且价格高低全凭商家一张嘴,这个“变身术”玩得真叫高明!然而,事实上“保价时赠品也算钱”既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法理难容;对商家来说,搞挖坑式、算计式促销也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必须予以纠正。
所谓“保价”服务,即平台承诺,针对同一店铺的同一商品,购买后在一定时限内(一般是七天或者十五天)如出现降价,由保险赔付消费者差额。然而,由于赠品的身价和功能随着商家的需求不断变换,其“秒变”出的身价填补了商品的差价部分,让“保价”沦为了空头支票。
如果赠品涉及价格问题,平台就应在价格保护条款中明确“保价时赠品也算钱”,并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确保消费者下单时充分知情,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消费。平台未就相关内容进行显著提示,在消费者提出保价时却强制其接受赠品价格,限制了消费者获取全额价差补偿的权利,也限制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是否需要赠品的权利,在法律上属于无效格式条款,也明显有失公平。此外,售货后根据需要随意给赠品定价,以便将差价缩小在可控范围内,如此“保价”等同于搭售“有价赠品”,也违反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的,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违法必究!确保赠品免费,确保“保价”服务兑现承诺,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畅通投诉渠道,对类似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施以惩戒,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退一步讲,商家在赠品和“保价”服务上玩套路,明显得不偿失。商家主动送赠品,无疑为了增强用户黏性,增加好感。“保价”并非标配服务,商家纷纷选择这一服务,同样是为了博得用户好感。对消费者来说,赠品也许“鸡肋”也许实用,无论如何并不吃亏,而“保价”服务,又为他们买了一份放心,这些本是买卖双方皆大欢喜的好事。但在投诉案例中,赠品在保价时变为有价商品,好像是渔人垂钓的诱饵,不仅一举抹杀了消费者的好感,甚至会引发憎恶感。
平心而论,货比三家这件事在当下已接近零成本,除了需要花费些时间,消费者只要动动手指,商品所有信息都能一目了然。哪个平台哪个店铺想通过虚晃一枪、偷梁换柱来蒙骗人,纯属自欺欺人。消费者吃亏上当也许未必都会去维权,但对“赠品”的反感会积淀下来,对这个商家不诚信的印象会沉淀下来。本身愉快的交易关系,因为赠品和“保价”这样本该是锦上添花的事变了味,哪头是便宜哪头是吃亏,值得商家仔细掂量!